<<back  
  我们离“征信国家”有多远
 
 

  王文

“美国人太相信信用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的方兆本教 授日前谈起在美国租车一事很是感慨。

上月,方教授的同伴用信用卡在美国所住的一家饭店轻松租到了一辆价值不 菲的奔驰轿车。方教授说,“美国人就冲着信用卡,给办了租车手续。它从一个 侧面反映出美国人对信用的认同和信用体系在美国的发达。”

一个有良好信用体系的国家通常被称为“征信国家”。

作为对信用制度颇有研究的博士生导师,方教授认为,美国是典型的征信国 家,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失信”现象严重,阻碍 了经济发展。 

遭遇信用危机 

不只是方兆本教授认为我国当前的信用状况堪忧。本月初,在国家信息中心 与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建立国家信用体系高级论坛”上,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信用危机。

在我国,大多数人把信用等同于银行信用。其实,对比银行信用而言,工商 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更为基本,信用危机在此也表现得更为明显。

目前,规范化的商业信用,如商业票据在我国的使用十分有限。据粗略计 算,1995年全国的结算量约相当于企业存款余额的11倍,而美国80年代中期商业 票据年结算量就已经是企业活期存款余额的3300倍。商业汇票作为商业票据中主 要的信用工具,只在煤、电、冶金、铁道、化工等五大行业和少数国有大中型企 业中才有使用。1997年,我国商业汇票年度发生额为4600亿元,仅相当于当年末 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6.1%。

据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 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且呈逐年增长势头。涉及信 用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案件以及各种诈骗案件大量增加。1998年全国法院受理 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为289 万件,约占法院全部受理案件的51 %。

在最近的几次全国性商品交易会上,很多国内企业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 户,也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 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 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专家指出,这表明信用危机已阻碍了经济活力的 产生。

个人信用空白 

如果说企业信用是透支的话,个人信用则基本属于空白。

经济学家陈淮认为,12亿中国人的信用相加应该是个天文数字的资源,有利 于解开经济发展的难题。但我国公民缺乏信用记载,个人信用无从谈起。直到 1997年,银行中长期消费信贷才开始在住房、耐用消费品等领域开展,目前信贷 规模尚不及银行信贷总规模的1%。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往往是30%左右。起 步较早的信用卡,基本上是只有储蓄功能的借记卡,提供的消费信用功能非常有 限。

专家们指出,信用水平低下、秩序混乱,导致银行惜贷,政府放松银根、加 大投资力度的政策自然得不到积极响应;商业信用票据化程度低,使得作为三大 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再贴现不能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

上海迈出第一步 

6月28日,180万上海市民率先拥有由资信公司作出的个人信用报告,中国内 地个人信用制度不再是空白。7月1日开始,这个报告可以在全市15个商业银行中 通用。只需花费10元人民币,5秒钟的时间,银行即可查询到这180万人中任何一 位的详细信用记录。

这一突破源自上海的个人消费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工作。

1999年5月经央行批准,上海资信公司成立。上海地区15家商业银行共同牵 手,进行个人消费信用制度试点。央行上海分行明确规定,全市15家商业银行必 须向上海资信公司提供所有个人信用记录。 

目前采集的180万个人用户,主要是上海68万银行消费信贷用户和118万张可 透支信用卡用户,上海资信公司计划将把范围扩大到500万~600万个公用事业部 门用户和社保局1300万个用户,信用记录将扩至更多的领域。目前,个人信用只 可由银行查询,上海资信公司总经理尚和平表示,个人信用查询未来将向市民开 放,以便市民自我监督与调整。7月1日后,这个信用体系可向有关被允许的部门 提供个人银行和商业信用、社会和职业信誉等4大类咨询服务。

上海试点的联合征信制度在发达国家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它是建立个人信 用制度的重要基础。信用制度在上海迈出的这一步,减轻了像方教授这样关心信 用体系建设的人们的焦虑。方兆本教授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某种意义上 说信用水平的高低决定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并最终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随着 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信用越发重要,因为很多交易都是在不见面的“虚拟”环 境下完成的。 

有待立法支持 

在上海资信之前,已有像大公、中诚信、华安等一批资信公司从事资信调 查、评级活动,但要建立征信国家仅有征信公司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能覆盖全社 会的信用记录和严格的信用监督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的全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覆盖全国301个城市,是目前我 国最大的征信数据库。但由于没有配套法规,目前还难以对外公开使用。

重庆市商业信息调查中心副主任肖军很羡慕上海资信公司的征信环境,由于 缺少像上海试点那样的政策支持,他们很难从有关部门得到所需的征信数据。其 它地区的情形也大致如此。

目前,我国对企业信用及其他经营行为的记录和监督分散在工商、税务、银 行等不同部门中,数据分割不利于采集,难以形成完整的信用记录。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应该从各有关政府部门改变对其掌握的征 信数据的管理开始,向社会开放商业银行和公用事业单位的征信数据,并使征信 数据商业化。

今年“两会”期间,方兆本教授等1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议 案,提出借鉴美国的《公平信息报告法》,制定《公平信息使用法》,明确规定 有关部门必须对外公布有关征信数据。

我国的信用监管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企业融资、市场准入或退出等制度 安排中,我国还没有鼓励守信、惩罚失信的规则。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是,信用 等级较高的企业在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中能够给予优先安排,可以获得较高的信 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企业如果数次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被吊销营 业执照。 

专家认为,在制订《公平信息使用法》的同时,也应尽快完善鼓励守信、惩 罚失信的法律规定。

《经济日报》2000年0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