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中关村正成为我国创新经济的战略“高地”
 
 

新华社信息北京5月9日电(记者夏俊生 黄威)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中 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平均研究开发投入已经占到技工贸总收入的8%,新技术的 采用对企业贡献率达到50%以上。这两个全国之最使中关村地区近十年来的各 项经济指标以30%的速度递增。这表明中关村正在成为我国创新经济的战略“ 高地”。

中关村是我国创新资源和知识产业最密集的地区,方圆百里聚集着近200 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4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自80年代初中关村的 科技人员率先“下海”后,这里所创造的观念、机制、模式都不断影响着我国高 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中关村企业探索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依托,技工 贸一体化,以及“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存原则和运 作机制,已被全国科技企业广泛引入。中关村企业提出的以产业化、国际化为核 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也已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去年6月国务院 对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批复公布后,中关村的创新活动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

作为我国创新经济的战略“高地”,中关村具备几个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全 球的创新资源不断向中关村汇集,这里已成为世界技术创新的基地之一。近些年 TBM、微软、英特尔、摩托罗拉、HP、三菱等数十家国际著名大企业陆续在 中关村或周围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国内的新兴企业更是把中关村作为自己的产品 开发基地。目前,我国IT界的大型企业联想、方正、四通、长城、紫光、同方 、曙光、华胜等都聚集在这里;通信领域的四大“巨头”企业华为、巨龙、中兴 、大唐,家电业的知名企业海尔、海信、TCL、澳柯玛等,都在这里建立了产 品开发中心。在与国际大公司相互竞争和碰撞中,中关村已形成一批具有相当规 模的企业群。

其次,利用知识创业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资料反映,中关村 平均每两天涌现出一个新企业,大部分是青年科技人员创业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由清华大学几名学生创办的视美乐公司最近获得二期风险资金支持,仅用9 个月时间就把自己发明的超大屏幕投影电视推向生产。据了解,类似视美乐这样 的“新生代”企业正迅速崛起,他们依靠国际操作规范快速成长,将使中关村更 快地走向世界。

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支撑由二次开发向“源头”创新型开发扩展,表明企业的 创新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早期的中关村企业大多是跟踪国外先进技术,进行符 合国情的二次开发推广,自己的关键核心技术不多。如今,联想电脑、方正激光 照排、紫光扫描仪、四通利方中文平台、用友财务软件、北大血脂康等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高科技民族品牌,正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推 出。近期,中关村进入了基于互联网的新一轮创业,自主开发的网络实业将成为 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近年四通、联想等中关村的大企业,在产权创新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 展。知识入股已得到认可和实践,中关村在国内率先出现了一批以知识为资本的 “知本家”,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

创新经济使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经营效益持续增高。去年,中关村地区工业 产值达到500多亿元,今年一季度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润又分别比去年同期 增长32%和75%。(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