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近十年来铅锌贸易
 
 
 
 

近十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铅锌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世界铅锌工业和国际铅锌市场的作用不断增大, 业已成为世界铅锌的生产大国和主要的铅锌出口国,会对世界的铅锌市场及其价格走势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很多市场分析家和贸易商对中国的铅锌金属及其精矿的生产及贸易非常关注,但又认为中国的市场令人难以琢磨。比如,1996年底,很多分析家曾认为1997年中国的精锌的出口应在30万吨,精矿进口应为14万吨金属量。但实际数字却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中国1997年精锌出口54万多吨,锌精矿净出口21万吨金属量。这意味着仅靠中国自己生产的精矿足以使锌年产量净增加20%,与分析家之预测南辕北辙。今年年初,盛传中国要关闭一些小型矿山,中国的锌精矿将出现严重短缺,但事实也未象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从数据显示中国1-8月份,锌精矿净出口达13.2万吨。这一切出乎人们意料的数字确实给一些市场分析人士带来了很多困惑和不解,以致有些人对这些贸易数字的准确性产生了怀疑。 几年来,铅锌界的一些同行和贸易伙伴也经常问起中国铅锌的生产与贸易情况的问题。今天我非常感谢《金属导报》给我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以下中国的铅锌生产及贸易情况。一些分析纯属我个人观点,仅供各位参考。

一 中国铅锌的生产

1. 中国铅锌矿山的生产

中国是世界上铅锌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其探明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6%。丰富的资源为中国铅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1990 — 1998年间,中国铅锌精矿产量分别以每年平均6.9%和7.6%的速度增长。1998年铅锌精矿产量分别达58.05万吨金属量和127.32万吨金属量。中国的铅锌精矿的生产从地域上可划分为中南地区(包括湖南、广东、广西);西北西南地区(包括甘肃、陕西、四川、云南);东北地区(包括内蒙、辽宁等省)。从隶属关系上来划分又分为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CNNC(现由中国铜铅锌企业CCLZ)直属企业和地方政府所属矿山。这其中包括不同的管理模式如:私有矿山、集体所有矿山、股份制企业等。从全国来看相对较大的矿山如:凡口铅锌矿、锡铁山、黄沙坪铅锌矿、厂坝等都隶属于CCLZ。但产量则从1989年开始,地方矿山的总产量超过了CCLZ的直属矿山的总产量,形成了铅锌矿产量以地方矿山为主的格局。具体可归纳出以下特点:

(A) CCLZ直属的企业的铅、锌精矿总产量基本稳定,产量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1990年CCLZ企业铅锌精矿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39.8%和 40.5%,而到了1998年分别下降到33.3%和29.68%。因为CCLZ企业没有新的扩产计划。今后几年的产量也不会有较大的增长,所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

(B) 地方矿山由于受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C) 铅锌(D) 精矿的产量持续发展。而(E) 且由于这些矿山包袱较小,(F) 开采成本相对CCLZ直属企业较低。1998年他们的铅锌(G) 矿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66.7%和70%。地方矿山的迅猛发展,(H) 使中国铅锌(I) 生产的原料供应得以保证。但同(J) 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矿山无序开采,(K) 工人的安全措施不(L) 利及对环境的破坏等。国家也对此进行了整顿。这些整顿措施会使某些局部地区地方矿山的产量上下波动,(M) 但对整体而(N) 言,(O) 只要精矿价格维持在一个基本合理的水平,(P) 地方矿山产量仍会保持7%以上的持续增长。

(C) 铅锌原料产区进一步集中。近几年来,东北地区的铅锌精矿产量逐年下降,西北西南地区产量大幅增加,中南地区生产保持稳定。1990 — 1998年间,虽然内蒙地区的铅、锌精矿产量大幅增加,分别由1990年铅、锌精矿的产量1.18和2.08万吨金属量, 到1998年分别达到了1.95和5.42万吨, 翻了一番多。但由于其它矿山资源日趋枯竭,整个东北地区铅、锌精矿产量分别以3.28%和2.84%的速度下降, 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也由1990年9.92%和9.70%下降到1998年的4.92%和4.75% 。广东、湖南两个主产区近几年有些起伏, 但变化不大, 发展相对成熟。广西、甘肃、陕西、云南、四川五省近几年铅锌矿业的发展很快, 1990年这五个省铅、锌矿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39.2%和47.5%, 到1998年分别上升到54.6%和61.6% 。这五省的铅锌矿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今后几年,地方矿山仍是主要的增长点。其中白音诺尔铅锌矿二期扩建工程已经开工,完成后产量将增加一倍。二家外国公司介入了中国铅锌矿山的开发,他们分别在云南兰坪和河北蔡家营进行了地质资料的收集,确信进入正式设施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中国铅锌金属的生产

1990 — 1998 年, 中国铅、锌冶炼能力以年均12.2%和18.5%的速度增长, 到1998年铅冶炼能力达到了86万吨, 锌冶炼能力达到了147万吨。 从图中可以看出, 铅产量由1990年的29.64万吨增加到1998年的75.69万吨, 年递增14.3%。 锌产量由1990年的55.18万吨增加到1998年的148.63万吨, 年递增15.2% 。分析近几年的生产情况,中国铅锌金属的生产具有如下特点:

(A)从CCLZ集中了国内大型冶炼企业,其产量稳步增长。1998年CCLZ企业的铅、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42%和62%,这主要是基于 1993年以来有计划地对企业进 行了技术改造、综合配套, 扩大了生产规模。如西北铅锌厂、葫芦岛锌厂、株洲冶炼厂、韶关冶炼厂、水口山矿务局等。在今后的几年, CCLZ企业不会单纯扩大生产规模, 而是通过引进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 改善生产环境来,提高回收率增加产量。

B)地方以中小型冶炼厂为主,数量多、规模小、成本高, 其生产受市场影响较大。如1995年,国内年平均锌价为10330元, 价格较高, 当年产量就达43万吨;到1996年国内年平均价下降到9672.7元, 当年产量也下降为39.7万吨;1997年锌价狂涨, 当年产量又提高到47.7万吨。近年, 地方的一些骨干企业也进行了改扩建, 如昆明冶炼厂、济源冶炼厂、会泽铅锌矿、柳州龙城化工总厂、柳州有色冶炼总厂等,产能得到提高。这些企业在今后适当时期仍有扩产能力。有条件扩张的还有沙甸电冶炼厂、汉江冶炼厂、昆明炼锌厂、凉山州锌厂、赤峰冶炼厂以及现有1万吨左右能力的锌厂,这些企业,只要资金到位, 便可实现扩产。尽管如此,要实现扩充计划并非一蹴而就。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管理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仅靠简单扩大再生产来维持企业的运转已行不通,当市场价格下跌时,高成本的冶炼厂将难以生存。

(C)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有条件的企业都在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包装, 争取在LME注册, 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目前, 我国在LME注册的企业有10家。总铅、锌生产能力分别为41.3万吨和89万吨, 分别占1998年全国总生产能力的48.2%和60.8%,正在申请注册的有两家, 水口山矿务局的锌和河南豫光金铅公司的铅.

LME注册的中国铅锌冶炼企业:

 

企业名称 注册时间 注册产品 产能(万吨) 牌号
株洲冶炼厂 1991.6.13 Pb 8.3 TORCH
1992.7.8 Zn 25.0 TORCH
韶关冶炼厂 1992.4.8 Pb 5.0 NH
1993.9.8 Zn 15.0 NH
葫芦岛锌厂 1992.4. Zn 33.0 HX
沈阳冶炼厂 1990.3.15 Pb Pb MINER
昆明冶炼厂 1997.4.1 Pb 5.0 JINSHA
沙甸电冶厂 1998.9.2 Pb 2.0 YY
白银有色公司 1995.4 Pb 6.0 IBIS
1998.9.2 Zn 13.0 IBIS
IBIS 水口山矿务局 1994.7.14 Pb 4.0 SKS
汉江冶炼厂 1999.5. Pb 3.0 HANJIANG
柳州龙城化工厂 1999.6. Zn 3.0 YINLI

(D)中国的铅锌金属再生产以矿产原料为主, 再生金属比重较低。1990-1998年间, 再生铅的产量以每年平均18.5%的速度增加, 1998年达到9.23万吨, 占全国铅总产量的12.2% 。再生铅的生产主要是地方和私人企业, 集中在江苏、安徽、湖北和河南四省, 生产规模不大, 技术水平不高。有代表性的企业是徐州的春光集团和湖北的金洋公司。目前, 世界矿产铅与再生铅的比例约为1:0.9, 我国与之相比, 差距较大, 再生铅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力, 未来铅金属产量的增加将会依赖再生铅的生产。再生锌生产在我国不稳定,锌价好时, 产量大一些, 可占到总产量的5%左右, 锌价不好时, 再生锌的生产就不会被重视,产量也就小。

二 中国铅锌的进出口贸易

自1990年以来,中国铅﹑锌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很快,进出口量显著增加,业已成为世界铅锌产品的主要出口国。

(A).铅锌精矿的贸易

1990-1998年间,中国铅精矿的贸易量以每年9.5%速度增长。铅精矿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的增长。1998年净进口达20万吨。

铅精矿进口量不断增加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际市场的铅精矿价格较便宜。一些外贸公司和工厂以进料加工的方式在中国冶炼厂加工后复出口。这种方式暂时不需缴纳增殖税,只需在海关备案,待返销金属后,核销手册即可。这样一来解决了一些冶炼厂的资金和原料问题。 其二,近几年地方新建了不少小型粗铅厂,粗铅的产能增长较快。他们进口一些含杂较高的但价格便宜的原料和国内的优质原料搭配使用,以节省原料成本。在未来的几年,以该种方式进口的铅精矿将持续。铅精矿的出口量呈下降趋势,铅精矿就地转化成了粗铅,今后粗铅的出口可能增加。

锌精矿贸易量和以每年8.8%速度增长,总体上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有时出现大量进口和大量出口同时存在。但总体表现为净出口,1998年净出口为15万吨。

从产需角度看,中国的锌精矿生产与需求基本平衡。在1993年前中国有色金属产品仍实行价格和产量指导,每年国家有关部门安排一定量的出口;1993年以来,有色金属产品全面实行市场价格,因当时国内锌精矿价格较低,价差很大,导致93﹑94年出口量猛增。1993年出口量为10.9万吨,1994年比1993年增加了138%,达近28万吨。锌精矿的进口1996年达到了最高峰的30万吨,净进口为8.68万吨。其原因,一方面是CCLZ所属的几大骨干冶炼厂的改扩建完成,产能增加,导致国内原料相对紧张,另一方面,是当时LME锌价从1995年5月开始走低,一直持续到1996年底,有利于进(来)料加工。

中国铅﹑锌精矿的进口主要来自原料产地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秘鲁﹑美国﹑西班牙﹑印度等。铅精矿主要是澳大利亚,占全部进口的38%。随着进口量的增加,进口多元化。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锌精矿占全国总进口量的46%。

中国铅锌精矿比较稳定的出口国是韩国﹑日本。铅精矿的出口基本上是这两个国家。锌精矿出口除韩国﹑日本外,近年出口泰国﹑乌兹别克斯坦的量在增加。1998年出口到这两个国家的量分别占全国总出口量的38%和9%,泰国已成为第一出口国,传统的朝鲜俄罗斯数量在减少,并且开始向欧洲的意大利﹑比利时出口锌精矿。

总之,铅锌精矿的贸易除了受国家的一些政策影响,如来料加工政策配额关税等影响,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的格。对铅精矿来说,国际铅价不超过550USD/MT,进口铅精矿相对更经济一些。对锌精矿来讲,中国国内的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中国进口大量精矿的可能性不大。每年维持合理数量的出口倒是保持国内市场供需平衡较有效手段。

B).铅锌金属的贸易

中国铅锌金属进出口总量增长很快,平均递增铅为31.2%,锌为51.7%。铅锌金属都表现为净出口,铅年净出口能力可达20万吨,锌可达30-40万吨。1996年铅出口达到最高峰的26万吨,当年LME铅平均价为773.96美元。锌出口1997年达55.70万吨,为历史最高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1997年LME锌被投机炒作;另一方面是1996年进口锌精矿的加工复出口量加大。

中国铅锌金属的主要出口地区是东南亚。据海关统计,近四年共出口精铅82.12万吨,其中出口到香港﹑印度﹑印尼﹑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台湾省等地约75.5万吨,占总出口量的92%。精锌四年共出口了131.3万吨,出口到上述地区合计117.3万吨,占四年总出口量的89%。

从1996年开始,中国铅锌金属逐步进入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逐步走向多元化。1998年出口到美国的精铅达1.27万吨,锌6.06万吨,分别占当年出口量的5.1%和16.4%,按出口量排,美国已成为我国锌出口的第三大国。1999年随着意大利CROTONE冶炼厂的关闭,出口到意大利的中国精锌也会大量增加。

通过对中国的铅锌生产和消费对比表明,其产量的25-30%销往国外才能保持供需平衡。因此, 其铅锌生产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将会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而波动。

年来的LME的价格与净出口的关系可以看出, 国的铅锌的出口基本随着LME的价格的起伏而增减。但98.99年,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措施,降低了出口成本,在98年LME价格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仍维持在高水平,使这一关系略显偏离。

据统计,99年1-8月份中国铅锌产量分别为53.7万吨和102.4万吨.预计全年产量铅76万吨和155万吨. 而1-8月份出口分别为铅27万吨;锌29.5万吨.预计全年出口铅40万吨;锌44万吨.扣除其进口量,1999年净出口为铅20万吨, 锌39万吨.

 

 
     
 
 
 
|回到主页|公司地址|有关链接|经营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