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与如皋灵威观的跨世纪善缘

 

我丈夫蒋峻基为江苏省如皋市东门钱家桥人士。

《如皋要览》载:“蒋峻基(1919——1982)如皋县如城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为早期进步文艺团体《春泥社》成员之一。1937年抗战爆发后,由沪回如主持《皋报》社‘读书会’,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91月投身革命军队,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一旅教导大队副教育长、苏中三分区干部学校副校长、如皋(东)县委副书记、华野十一纵政治部宣传部长。全国解放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南京和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长、江西省军区副政委等职。蒋峻基和俞铭璜同称为苏中才子,才华横溢,谦逊笃学。其书法遒劲飘逸、绘画颇有吴昌硕、刘海粟之风,香港、海外亦有墨迹流传。”

蒋峻基自幼便有“神童”之称。他5岁能写大字,6岁能作画,逢年过节登门求字者络绎不绝。六十年前我曾在某庙堂中亲见以“春夏秋冬”为题作“梅兰竹菊”四个条幅,落款为“九龄童蒋峻基”,实足年龄不过7岁而已。

蒋竣基小时顽皮,常常因不满学堂的教学内容而长期旷课,躲进书斋看闲书。我公公蒋稚如先生大为震怒,将其“关押”在灵威观,委托老道长和师兄沈高澄对其严加管束。蒋稚如先生经营药店,自晚清以来一直为灵威观施药施医的善举出力,与老道长遂为好友;蒋峻基初为被管束者,想不到与比他大十几岁的沈道长竟成至交。蒋峻基看重沈道长超凡脱俗、济世救民,沈道长喜欢蒋峻基的才思敏捷、好学上进。两人常在一起切磋学问,探讨人生。

蒋峻基13岁那年,正逢上海美专招生,招生简章言明须高中程度方可报考。蒋峻基找沈道长商量,沈道长点拨他:自古英雄出少年,大胆去考!蒋峻基携带笔砚只身闯上海,时逢刘海粟大师主考,大师惊其年少,蒋峻基从容对答,我已达高中文化程度。大师问其需要何物,蒋峻基回答:一碗水一张纸足矣。顷刻,一幅水墨画跃然纸上。围观的教授、画家们,特别是海粟大师含笑点头。那一年,蒋峻基以头名高中。消息传回如皋,不仅亲友高兴,灵威观道长们也登门祝贺。

蒋峻基在上海读书,同时也接触大量的进步思想和进步人士,回到如皋参加党领导的进步文艺团体《春泥社》。灵威观也成为叶胥朝、俞铭璜、徐静渔、潘也如、蒋峻基等进步青年活动的场所之一。灵威观正常的宗教活动,客观上掩护了革命青年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宣传阵地等革命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蒋峻基参加新四军,活动在三泰地区和如西一带。当时新四军苏中三分区办起《江潮报》,其报头就是蒋峻基手书。这份抗日的油印小报于1943年被宋庆龄转送到巴黎参加《万国新闻报纸博览会》,被参加博览会的世界各大报、通讯社的高级编辑、记者、专栏作家誉为“艺术”和“世界珍品”。从如西抗日根据地流传到如皋城内的《江潮报》被沈道长收藏了一份,他一看报头就知道这是蒋峻基的手笔。城内的日伪敌特机关对《江潮报》恨之切骨,开始花重金收买,用50100大洋一份收去销毁,后来干脆伪造《江潮报》下乡散发,其劣拙的印刷和下流的汉奸嘴脸立即被识破,传为笑料。伪《江潮报》也被沈道长收留了一份。1945年如皋头期解放,沈道长拿出真伪《江潮报》与蒋峻基共同欣赏,看到滑稽处,二人在灵威观内抚掌大笑。

在抗战胜利,解放战争开始的岁月里,党又选择了灵威观作为苏中三分区干部学校。校长梅嘉生,时为军分区副司令员,日后是威震世界的越南奠边府战役的实际指挥员,解放后历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中国人民海军副司令员。副校长为蒋峻基。干校有军事队、政工队、文化队,为华野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军政干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就是当年的文化队长。我生于苏州,193915岁从上海投奔新四军,从“江抗”到“挺进纵队”,从新四军一师一旅,到苏中军区第三分区,参加过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如西反扫荡、反清乡,与如皋人民结下了血肉情谊,选择了我终身伴侣蒋峻基,同时也与灵威观结下善缘。在军中音乐家沈亚威离开后,我接过了如皋“星海合唱团”,千年古观中传出了《新四军军歌》、《恳春泥》和《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

我们戎马倥偬,渡大江,战上海,过江西,下福建,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想念着家乡,特别是心情愉快时,就喜欢用如皋方言开玩笑。蒋峻基于1982年逝世在江西省军区副政委的任上。临终前的日子里,他还对我和子女们说起他想如皋,想如皋的城墙、护城河、钱家桥的小院、想小时读书的灵威观。他最想的是如皋的人,一起参加打日本鬼子,一起参加自卫战争的人,想故乡的亲人,想我党的诤友沈高澄道长。

蒋峻基的大姐蒋瑞莲、二姐蒋秀兰与沈高澄道长一直保持着联系。她们说沈道长对我家的情况十分熟悉,谈起蒋家兄弟如数家珍,甚至对《一门英烈》的扁额内容都能倒背如流:“秀兰女士其二弟、三弟、四弟及诸弟媳,先后都参加革命阵营,而二弟峻基更膺重要军职,但大弟厚基于解放战争中在苏北光荣牺牲,综上事迹,可歌可泣。兹书崖略以表崇敬云尔。一九五一年春节。如城区拥优委员会谨识。”

如今我丈夫蒋峻基和大姐、二姐、大伯蒋厚基、四弟蒋炳奎、四弟媳夏凤英都先后作古,沈道长也于2002年以102岁高龄羽化登真。老人们生前的愿望竟成世纪回响。蒋家这一辈的生者惟有我和在北京从邮电部离休的三弟蒋熙奎、三弟媳夏陆珍。

乙酉金秋,我率子女重返故里,寻觅当年的军政干校如皋灵威观,还逝者心愿,续生者善缘。既然我家与灵威观能在革命战争中患难与共,亦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同舟共济。而今幸逢灵威观葛道长,得知灵威观已获重修,正在成为如皋诸景中之亮点,为如皋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在金殿落成,圣像塑就,灵威观涅磐之时,在钟磬齐鸣,香烟缭绕,祝祷国运恒昌之际,我一定会告慰峻基在天之灵。

 

                                                          蒋峻基遗孀吴彤      2005年11月2

 

道教名胜——如皋灵威观

 

青野

 

史有琼境真庐之称的道教名胜——如皋灵威观,始建于汉代,系武当玉、信、静三公传教来此开创,主祀北极玄天真武大帝。初名“祖师观”。唐代(公元630年)更名为“仁威观”。相传唐大将军威迟敬德军过如城,夜梦真武大帝金身显圣,因之东征大获全胜。回朝奏报,蒙太宗皇帝赐名“仁威”,敬德奉旨派其子威迟宝琳前来还愿重修此观(旧时大殿墙砖铸有威迟宝琳监造字样)。宋代(公元1111年)更名“灵威观”。史载宋提举官苏均偶至“仁威观”拜谒,忽见金蟒现身,祥光环绕,事闻于朝,徽宗帝随兴挥毫赐额“灵威观”,今名由来。至明、元、清各朝修缮不辍,终成苏北道观之首。

“灵威观”系全真十方丛林派别,历朝在观内设置道会司管理一方道教。如皋县志、直隶州志、维物志、中华通典、隋唐五代史纲、简明道教辞典、中国道教、上海道教、茅山道教诸籍均有专载。历代对苏北地区授戒、盛时戒子一次多达510人。金元代已成“九步三庙”的格局。明清代更扩展为10殿、两宫、两坛、两祠、两堂及一厂一栈的规模,金身神像达124尊,主神像高达三丈,终年香火不绝,游人如织,盛极一时,成为苏北地区道教的中心。

“灵威观”历代高道辈出,史册有名者三十余众,如汉代号潜山真君的乐子长、宋代被列为下洞八仙的徐神翁、元代研制头风黑神方的白衣二真人、明代秘制急风一字散的傅真人、清代执掌北京大光明殿的吴兰坡、百岁主持吴伯伟、沈高澄等无不道行高深,出类拔萃,名望卓著。

“灵威观”庙产殷实,捐资者甚多,常年开展各类慈善活动,首开苏北道教慈善活动之先河,历时千年施医、施药、施粥、施棺、义学、保产,常年有名医坐堂应诊,赠送丸丹膏散,仅救苦布膏年施量竟达10万余张。粥厂一日用米数千斤,求食者上万之众,棺栈里每次投放棺木60口,受赈灾民、难民、贫民远及东台、兴化各地。至今苏北民间流传着“灵威观做好事——不要钱”的歇后语。而今每逢正月初九、三月初三、五月十三等道教节日,观内仍广设餐席,无论长幼尊卑一应无偿供应万寿面、红枣粥、荷叶粥。传承着千年义举。

“灵威观”在战争年代遭到损毁,文革前后一片破败。是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它带来无限生计。适逢如皋旧城改造,市政府顺应民意作出了重修“灵威观”的觉定,划地10亩,拨款百万,并得众多捐助,始在青龙昂首、白虎长卧、城河环绕、大道通达的如城东北重建古观。现已初见规模,落成了两殿、四房、一堂、一廊、一所,尚有四楼、两厢正在筹建,仁威主殿高达8的主神像及周遍诸圣像正在重塑,胎形已透出无比的神威和灵气。各项道教法会活动已正常开展,连日为信众举办斋醮法事、祈福禳灾,吹拉弹唱形式独特,观内“敬先堂”专为客户提供存放骨灰盒服务。重建后的灵威观弘扬传统,服务社会,香火日盛,游人渐多,功德碑上捐资助建者的刻名与日俱增。

一座深藏文化底蕴的六朝古刹得到如皋各界人士的呵护,这颗璀璨的明珠将与定慧、水绘同时成为如皋旅游诸景中的一个亮点。诗云:

六朝古刹踞皋东,定慧灵威两相融。

琼庐盛世沐春风,教化普济泽万众。

 

                                                                 灵威观电话:05137520568

                                                                 葛、陈老道长、顾、戴小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