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行

 

一说到江西,就必然会想起“八一南昌起义”,想起瑞金“红色政权”和井冈山斗争。或许,也会联想到庐山和发生在那里的许多故事。确实,江西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是个可圈可点的地方。

最近,我因工作需要到江西跑了跑,上至赣北的九江地区,下至赣南的大余矿区,虽然只是“蜻蜓点水”,但也有了些感受。

从南昌北上九江、或者南下赣州,不仅可以坐火车,而且也有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村村通”工程,把公路网延伸到了农村和山区。

我们的考察对象是位于山区的矿山企业,从赣州驱车还要爬两个小时的山路。说到“爬”,可一点儿也不假。矿区的道路往往是石子路,翻山越岭时坡度很陡,小轿车的底盘低,是不敢上的,只能乘底盘高的吉普车或旅行车。同行的小伙子身体虽然棒,也被摇晃得晕了车,差点儿吐出来。

翻过几道山梁,穿过山林茂密的小路,忽然眼前一亮,一个矿区小镇出现在面前,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里的矿山下埋藏着丰富的钨矿,所以人们把大余地区称为“钨都”。国营的矿山企业,大多是五十年代初建立的,至今都有半个多世纪了。我们家家户户用的电灯泡,就是用这里的钨矿提炼、加工出来的。看着从矿山坑口里摇摇晃晃开出来的一列列小矿车,把矿石不断地运往选矿厂,就好像大地母亲把自身的血液和营养奉献给人类,而这样的奉献又能持续多久呢?

矿区就是一个小社会。除了生产、销售部门以外,还有医院、小学校、小商店、小邮局、工人俱乐部和公安派出所。吃过晚饭,矿长带我们散步。我发现,除了我们住的招待所条件好一些外,这里的建筑都很陈旧。尤其是职工的宿舍,大礼堂、俱乐部、办公室,仍然保持着解放初期建矿时的模样。走进办公室,办公桌椅和文件柜都是老式的,我开玩笑说:“这要是搬到北京去,可以当作文物出售了!”。确实,如果打算拍摄一部描写解放初期企业创业的电影,这里是最好的选景地点。

问到职工的收入,矿长感慨地说,我们井下的矿工,一个月只有七、八百元,去年才提高到一千多元;还比不上私人矿的收入高,因为我们国有企业受工资总额的限制,所以好的矿工都被私人业主挖走了。工人况且如此,好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就更留不住了。

矿长接着说,私人矿的税收少,没有历史包袱,又不考虑生产安全和环保,所以生产成本低。他们挖矿不计后果,乱采滥挖;而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只看眼前利益,轻易地就把矿山的开采权放给了私人业主,对国家资源的破坏很大。过去说,中国的钨资源占世界储量的50%,现在恐怕连30%也没有了。

有人插话说,钨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下面这么乱搞,上面怎么不管管呢?

我没有说话,但心里在想:过去我们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资源管的太死;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对国家重要资源管的也很严格,而我们现在到底算是什么经济模式?恐怕只能算是无政府主义模式吧!

夜幕已降临,矿区里只有零星的灯光,一切是那样的寂静,只有城里听不到的蟋蟀在叫,使我想起了许多年前在密云山区当工人的日子。

我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里工作过,今天走访了江西的几家国有企业和矿山,却发现它们很像我过去工作过的地方,充满了那个年代的味道,连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没有多少改变。尽管沿海地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西又与广东省相邻,但是这里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偏远的山区企业,却像是“世外桃园”,给人以天然、落后、自足、恬静和安逸的感觉。这种感觉令人陶醉,也令人伤感。

也许是长期居住在大城市的缘故,也许是经常到沿海地区出差,所以相比之下,更加感觉到了江西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我不知道,自己能否为“老区”的发展做些事情?

当我回到南昌,看到“八一广场”上军旗在高高飘扬,夜色中的人工喷泉随着音乐在翩翩起舞,广场中央玻璃钢覆盖下的大理石碑文向人们讲述着革命军队的成长历史。

碑文的最后一行写着:“2004年,胡锦涛出任中央军委主席”。

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南昌八一广场掠影:

1、          八一广场上的纪念碑

2、          广场两侧竖立着几块浮雕

3、          军旗升旗的地方

4、          玻璃钢地砖下镶嵌着记载军史的石碑

5、          人民军队近八十年的历程从这里开始

赣南景:

6、          于都是长征的起点

1、          红军通过桥头门,开始漫漫长征

2、          毛泽民曾领导开采钨矿,为苏区换取物资

3、          矿区是个小社会,充满安逸、和谐的气氛

4、          对植被与环境的保护已经得到重视

                                                                                         200567